2009年4月14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 19(7), 596-601. 影响因子 10.539)刊发了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和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方方研究员与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张星恒教授合作发表的论文“Retinotopically specific reorganization of visual cortex for tactile pattern recognition”,报道了他们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视皮层可塑性取得的新进展。张星恒博士和方方博士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
人类通过多个感觉通道接受外界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这些信息被大脑整合、解释以达到还原外部世界的目的。各个通道之间不仅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比如早期研究发现盲人的“视”皮层被用于加工触觉信息。方方博士的论文报道了一个特殊病人的个案研究,该病人由于眼球病变而导致弱视,只能看见低频空间信息(模糊信息),而看不见高频空间信息(精确信息),但他的触觉能力远超正常人,可以快速准确的阅读盲文和精确识别触觉刺激。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该病人的大脑,发现他的视皮层中对应外周视野的区域被用来加工视觉信息,而对应中央视野的区域被用来加工触觉信息。一般认为,对应外周视野的视觉区被用来加工低频模糊信息,而对应中央视野的视觉区被用来加工高频精确信息。由于该病人看不见高频空间信息,他的大脑中对应中央视野的视觉区就被触觉加工“占用”了。视皮层的这种特异性重组反映了,大脑可以适应性的利用有限的神经资源,对多模态信息进行高效处理。这对于我们理解皮层可塑性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弱视病人的治疗与康复也有重要指导意义和临床借鉴意义。
2009-04-15